阅读记录

第572章 魏王送东西来了

一秒记住【996小说网】 996xiaoshuo.com,更新快,无弹窗!
     陆国舅脸上的笑容惊住。
    他立刻解释:“臣也是看昭武王为国操劳,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有所心疼啊……”
    “轮得到你心疼吗!”平王斥吼,狭长的眼眸里怒火翻涌,脸色阴沉得吓人。
    这时,一直护在许靖央身侧的萧贺夜也冷冷开口。
    “本王看,陆国舅确实是昏了头,你可想过,这样的行为会给王爷带来什么样的揣测与诋毁?何况??”
    萧贺夜冰冷黑森的目光,扫过那几个吓得脸色发白的男子:“一些庸脂俗俗粉,陆国舅是有意玷污昭武......
    夜深,山道蜿蜒如蛇。裴念拄杖而行,脚步轻缓,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风从谷底升腾,带着湿冷的苔藓气息,拂过他斑白的鬓角。身后寒潭已隐入雾中,仿佛连同过往十年的血火也一并沉没。
    但他知道,那只是表象。
    黑金刀虽未出鞘,可它的影子,仍横亘在人间。赵明渊或许败了,可“神”的种子,早已埋进王朝的骨髓??只要苦难不息,渴望救世的心就不会死去。今日百姓焚香祭他,明日便可抬出另一个“裴师”。真正的战斗,不在战场,而在人心深处那一寸不肯点亮的黑暗。
    他停下脚步,从怀中取出一封信。
    信是柳莺三日前派人快马送来的,纸面焦黄,边角残破,似曾被火燎过。她只写了寥寥数语:“**西陵有人称王,立‘真命天子’碑,画像竟与您七分相似。守军欲镇压,却被百姓拦路跪拜。求您……莫再袖手。**”
    裴念闭目,指尖抚过那几行字。
    又来了。
    不是玄尘子,也不是李承稷,更非什么伪神余孽。这一次,是**自发的信仰**。没有阵法,没有契文,没有银针刺舌,只有饥饿的眼睛、干裂的嘴唇和一颗颗在绝望中抓住稻草的心。
    这比任何阴谋都可怕。
    因为它是真的??真得让人心疼。
    他知道那地方。西陵,曾是他早年游历时走过的一片荒原。那时便有流民聚居,靠挖野薯、猎山鼠为生。官府三年未纳其税,也从未派医问疾。如今闹饥荒,朝廷赈粮又被层层克扣,最后落到百姓手中的,不过几把霉米。
    于是他们需要一个神。
    而他的名字,早已随着《启蒙六书》传遍乡野。孩子们读着他写的《何为真相》,大人们却只记住了“那个能斩龙的先生回来了”。
    裴念缓缓将信折起,塞回袖中。
    他不会去。
    不是冷漠,而是清醒。他曾见过太多“归来”的英雄??披红挂彩,骑高头大马,万人簇拥,最终却成了新的暴君。因为他一旦现身,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解读成“神谕”;他哪怕只是咳嗽一声,也会有人当成天降警示。
    信仰一旦成型,便不再属于他自己。
    就像当年青崖村的孩子们被灌以幻药,称他为“圣使”,如今这些西陵百姓,也在用自己的苦难编织一场集体梦境。他们不需要逻辑,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一个可以跪拜的对象。
    若他去了,只会让梦更真实。
    若他不去,梦终会碎。
    可碎得太痛,又如何?
    他继续前行,天光渐明时,抵达一座小村。村口老槐树下坐着几个孩童,正围成一圈,用炭笔在石板上写字。一个穿粗布裙的女孩抬头看见他,忽然跳起来喊:“是先生!真的是先生!”
    其余孩子纷纷起身,有的还来不及放下啃了一半的红薯。
    “您真是裴先生吗?”一个小男孩怯生生问,“我们学堂墙上贴着您的画。”
    裴念点头,微笑:“你们在学什么?”
    “《识谎课》第三章!”女孩抢答,“讲的是‘当所有人都说一件事是真的,它就一定是真的吗?’”
    裴念眸光微动。
    这章是他写得最狠的一章。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某地大旱,官员说井水干涸是因百姓不敬神,必须烧香三天三夜才能降雨。结果真下了雨??可其实是冷空气南下所致。但从此以后,每年大旱,人们都先烧香,再等雨。
    最后一句写道:“**有时候,不是谎言太强,而是人们太想相信。**”
    “那你们觉得呢?”裴念蹲下身,“如果全村人都说太阳从西边出来,它就会改方向吗?”
    孩子们叽叽喳喳争论起来。
    “不会!”小男孩挥着手,“我爷爷教我看日出,从来都是东边!”
    “可是……”另一个瘦弱些的孩子犹豫道,“要是大家都骗我呢?要是老师、爹娘、邻居全都说西边出来的才是太阳,那我还能确定吗?”
    裴念怔了一下。
    这个问题,连他也未曾想到。
    良久,他轻声道:“你能怀疑,就已经找到了答案。”
    孩子眨了眨眼,忽然笑了:“那我不怕了。就算全世界都说错了,只要我还敢问一句‘真的吗’,我就还没输。”
    裴念心头一震。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陈砚站在雁门前朗读《识谎课》的身影,看到了西州少年举着书本质问县令的脸庞,也看到了长城烽燧上那句“我不拜神,因我亦能发光”。
    原来火种早已播下。
    他站起身,对孩子们说:“你们愿意听我讲个新故事吗?”
    “愿意!”
    “从前,有个村子常年受洪水侵袭。每到雨季,房屋倒塌,田地淹没,死了很多人。村民们请来法师做法,杀牛祭河神,可洪水依旧年年来袭。后来来了一个外乡人,他说:‘不必祭神,我们可以修堤坝。’”
    孩子们睁大眼睛。
    “可没人信他。有人说他是妖言惑众,有人说他亵渎神灵,还有人要把他赶走。但他没走,而是带着几个年轻人,扛石头、挖土方,一点点筑起一道矮墙。第一年,洪水来了,堤坝被冲垮了。第二年,他们加高加固,又撑了五天。第三年,洪水退去时,堤坝还在。”
    “后来呢?”女孩急切地问。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十年后,那道堤坝成了百里长龙,再也没让洪水进村。而那个外乡人,死后被供奉在祠堂里,人们叫他‘治水真人’。”
    孩子们惊叹不已。
    “可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裴念望着远方山峦,“多年后,村里人忘了他是怎么修堤的,只记得传说中他‘手持玉尺,喝退江龙’。于是每逢干旱,他们不再检查水渠,反而敲锣打鼓求‘真人显灵’。”
    “啊?”孩子们齐声惊呼。
    “所以我说,真正的英雄,不是被人供起来的,而是教会别人也能成为英雄的人。”
    晨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鸡鸣,炊烟袅袅升起。
    裴念起身欲走,女孩忽然拉住他的衣袖:“先生,您是不是就是书里写的那个人?”
    他低头看她,眼神温和:“我不是。我只是个教书的。”
    “可您救了很多人。”
    “我没有。”他摇头,“我只是让他们学会自己救自己。”
    说完,他转身离去,身影渐渐融入晨雾。
    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当晚,那群孩子凑钱买了一块木牌,请村中老匠人刻字,挂在学堂门口。上面写着:
    >**“此处曾有先生驻足,授人以疑,赐人以光。”**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一个月后,邻村效仿,建起“问学堂”,专讲《识谎课》与《君王十问》。半年内,十七个村庄自发组织“读书会”,由识字最多的妇人或老者主持,逐字研读裴念所著六书。甚至有老兵返乡,将战阵中学到的推理之法融入教学,创出“辩战课”??两队孩童各执一理,唇枪舌剑,胜者得一碗糙米粥。
    这一切,无人下令,无人资助,全凭民间自觉。
    而此时,西陵局势已至沸点。
    据探报,自称“代天行裴”的男子已在城中设坛开讲,每日宣讲“圣师遗训”,声称裴念托梦于他,命其“清君侧,立新政”。已有三千流民追随,攻占县衙,释放囚犯,并开始向周边城镇扩散。
    朝廷震怒,调遣五千精兵围剿。
    裴念得知消息时,正在一处山村义塾听课。一位十六岁的盲女正凭借记忆背诵《民权初论》全文,声音清亮如泉。
    他听完最后一句:“**权力不属于宝座,而属于每一个敢于开口的人。**”才缓缓起身。
    当晚,他在油灯下写下一封信,交予一名年轻学子:“送去京城,亲手交给柳莺。”
    信中仅有一句话:
    >**“不要杀人,送去读书。”**
    三日后,清源司大军压境,将西陵团团包围。百姓惊恐万状,以为血洗将至。
    然而主帅并未进攻,而是命士兵在城外扎营,搭起数十座帐篷,挂出横幅:“**识字免费,读书有粮。**”
    起初无人敢近。
    直到一名老妪抱着孙子试探走近,发现士兵不仅未加阻拦,还递上热粥,并指着地上一张大图说:“这是《识谎课》插图,您愿不愿听我们讲讲‘怎么分辨真假预言’?”
    她愣住。
    那图上画着一个人站在高台,背后写着“我是神选”,前方却是一群饿得皮包骨的人在磕头。角落一行小字:“**他吃得饱吗?你呢?**”
    老妪哭了。
    当晚,她带回十几个村民。第二天,上百人涌入营地。士兵们不谈政事,只教认字、算账、读报??尤其是裴念书中那些关于“为何不该盲目追随领袖”的章节。
    十日后,城中“代天行裴”登台演讲,却发现听众越来越少。第十三日清晨,他独自站在空荡的祭坛上,望着远处营地灯火通明,孩童朗读声随风传来:
    >“凡许诺带你脱离苦海却不教你自救之人,皆可疑……”
    他突然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当夜,他自首。
    柳莺亲自审讯。他颤抖着说:“我本是个逃荒的秀才……只因梦见自己成了裴先生化身,醒来就说出了口。没想到,竟有那么多人信我……我也不想骗人,可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他们看我的眼神,像是看到了活菩萨……我不说,他们会失望;我说了,他们就更疯……”
    柳莺沉默良久,提笔写下判决:
    >**“免死,送京师大学堂旁听三年,结业后任启蒙讲师。”**
    诏令颁布当日,天下哗然。
    有人骂朝廷软弱,纵容妖言;也有人赞其仁政,化敌为师。唯有裴念,在千里之外的寒潭边听到消息后,轻轻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才是破局之道。
    暴力只能压制症状,教育才能根除病灶。那个秀才不是恶人,而是**时代病症的产物**??在一个长期压抑质疑的社会里,哪怕最荒诞的谎言,也能迅速膨胀成信仰。
    唯有让每个人心中都长出一根“怀疑的刺”,才能防止灵魂被轻易侵占。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清明。
    裴念照例前往青崖村祭扫旧墓。那里埋着十二个他曾误杀的流民,碑上无名,只刻着一句话:“**错在我,不在刀。**”
    山路泥泞,他走得缓慢。途中遇一队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背着干粮,徒步而来。
    “先生,我们是京师大学堂‘寻光社’的。”为首女子恭敬行礼,“此行目的是走访各地,记录普通人如何用您书中的思想改变生活。我们听说,这里是您启蒙之路的起点。”
    裴念微微颔首:“你们不怕走错路吗?”
    “怕。”女子坦然,“但您说过,‘错误是思考的足迹’。只要不停下脚步,就不算迷途。”
    他笑了。
    这一笑,竟有些苍老的味道。
    当夜,他在村中小屋借宿。窗外细雨霏霏,屋内油灯昏黄。他翻开随身携带的旧笔记,见一页空白处,不知何时被哪个孩子偷偷写下一行稚嫩的小字:
    >**“先生,我也想当老师。”**
    他凝视良久,提笔在下方补了一句:
    >**“那你先学会当一个会问问题的学生。”**
    翌日清晨,雨停天晴。
    一群孩子跑来,捧着新做的风筝,说是送给“最伟大的先生”。
    风筝是用旧书页糊成的,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摘录的句子。正中央,赫然写着《君王十问》的最后一问:
    >**“若有一天,你也开始相信自己是神,谁来提醒你,你还只是个人?”**
    裴念接过风筝,轻轻放飞。
    春风托起纸翼,越飞越高,最终化作蓝天中一个小小的黑点,仿佛要触碰到星辰。
    他仰头望着,久久未语。
    远处山坡上,新栽的桃树抽出嫩芽。这片土地曾埋葬谎言与鲜血,如今终于迎来一场无声的苏醒。
    不需要钟鼓齐鸣,不需要万民跪拜。
    只需一句疑问,一次朗读,一场辩论,便足以撕裂千年黑夜的一角。
    他知道,赵明渊的确输了。
    不是败于封印,也不是亡于刀下。
    而是败在一个小女孩敢于质疑父亲的话,败在一个老兵愿意教孙子识字,败在一个骗子最终选择忏悔而非继续欺骗。
    **文明的进步,从不需要神迹。**
    **它只需要,千万普通人,同时睁开眼睛。**
    裴念转身下山,步履坚定。
    前方,又一座村庄亮起了灯火。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七个前任求复合,四个现任等上桌 和离时绑定了万人迷系统 大院日常[八零] 雷神大洪 萌宝通兽世,上交自己带飞祖国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恶女穿炮灰,在狗血文带飞祖国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年过八十,从征服高冷女神开始重返青春 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大灾变 不务正夜[先婚后爱] 贫道要考大学 本座王重一 奥特:我的网恋对象是贝利亚 虎贲郎 长生:从种田刷新词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