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96小说网】 996xiaoshuo.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7章插秧,铁匠的心声(第1/2页)
每次村建理事会会议过后,桃源和桃溪两个村子,就像又被谢广福这个总工程师亲手拧紧了发条,各个部件都开始以更高的效率、更协调的节奏快速奔跑起来。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时令已至暮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禾苗的清新气息。
两个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乡下最重视的插秧季到了。
“快!这边的田埂再加固一下,水有点渗!”
“秧苗!这边的秧苗快跟不上了!”
“注意行距!横平竖直,广福说了,这样通风采光都好,产量高!”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在田野间回荡,桃源村和桃溪村的男女老少几乎都齐上阵,弯腰在水田里插秧,远远看去,千亩水田间如同蚂蚁在书写大地的诗行。
五个皇子又经过了一个月的淬炼,早已经习惯了桃源村的农事节奏,插秧的时节也被谢锋毫不留情地赶下了谢家的水田,体验这“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谢广福和李月兰原本还想花银子请人插秧呢,却被谢锋拒绝了。
“请什么人?现成的劳力不用白不用。“
“虽然咱不差那点银子,但那五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个表弟,也该在泥巴里滚一滚。“
于是五个皇表弟,就这么水灵灵的被谢锋安排去插秧了。
李四璟苦着脸,看着自己又沾满泥巴的双手,小声对旁边的李三煜抱怨:“三哥,这插秧比搬砖还累,腰都快断了,根本直不起来……”
李三煜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试图保持一点风度,但歪歪扭扭的秧苗看着连他自己都来气。
李大宸则跟一撮特别顽固的秧苗较上了劲,插下去又浮起来,气得他直瞪眼。
李双昊倒是细心些,学着旁边谢锋的样子,一点点摸索,渐渐有了点模样。
李五琰额上汗水滴落,看着谢家这偌大的十五亩水田,第一次对“粮食”二字有了具象化的、沉重的认知。
种田也太难了,插秧实在是太辛苦了些。
谢锋浑厚的声音在田间响起:“都仔细点!别糟蹋秧苗!今天这片田不插完,谁都别想回去吃饭!”
五人闻言,立刻噤声,埋头苦干起来。
与此同时,桃源村里,崭新的气象已然呈现。
谢铁匠家的青砖瓦房终于落成!
虽然内部的墙面还没完全抹灰,但整体的骨架已经立了起来,气派又结实。
之前的暖房和窝棚早在动土仪式过后就已经拆除,谢铁匠没法子,只能带着媳妇王双双和老娘,提前搬到小广场暂住,现在只等新房抹灰完成,就能选个黄道吉日,风风光光地办乔迁宴了。
谢铁匠的新家采用的是谢广福设计的实用型前后院格局。
中间是家人居住的青砖主屋,传统的堂屋加睡房布局,宽敞明亮。
最妙的是前院,被设计成了半开放式的铁匠铺!
前院右边,是新建的室内工坊,崭新的蟹壳炉已经砌好,打铁台、淬火池一应俱全,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
前院左边,则是露天的展示区,支起了几张结实的木桌用来摆放成品铁器,就跟在家门口摆摊似的,看得路过的村民都忍不住举起大拇指。
某天,谢广福和姚大过来参观,谢铁匠正兴奋地领着他们看。
“广福叔,姚大哥,你们看!”
谢铁匠指着左边露天展示区的桌子,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以后啊,谁想来买铁具,进了我这前院,就能先在这桌上看看现成的样式!锄头、镰刀、菜刀、锅铲,都摆这儿!看中了哪样,或者想定制个特殊的,再进右边工坊找我谈!”
他搓着手,憨厚的脸上笑开了花:“广福叔给我想的这法子好!敞亮!方便!我们家的建造图纸我到现在都好好存着呢,越看越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7章插秧,铁匠的心声(第2/2页)
姚大拿起一把新打好的镰刀,掂了掂,又看了看刀刃:“嗯,不错!这分量,这钢火,没得说!铁头啊,你这新铺子一开张,生意肯定红火!”
谢广福也满意地点点头:“前后院分开,干活生活两不误,挺好。后院呢?”
“后院建了个小厨房,还开了片菜地,种了点家常吃的绿叶菜。双双平时做饭晾晒衣服都在后院,清净!”谢铁匠乐呵呵地回答。
这前院做买卖,中间住人,后院过日子的格局,实用又方便,谢广福也觉得很不错。
说完这些,这个平日里叮叮当当打铁的硬汉却突然沉默了下来,粗糙的手指虔诚的摩挲着新砌的砖缝,眼神变得有些悠远。
他抬起头,看向谢广福和姚大,眼眶微微发红,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广福叔,姚大哥……你们也知道……之前在谢家村那会儿,那日子,真是太苦了……”
“我娘……她怕啊,她怕饿死,就偷偷去河边挖了观音土回来,藏在床底下、墙缝里。双双发现了,怎么劝,怎么扔都没用。老太太就跟魔怔了似的,总觉得怀里不揣点‘粮食’,心里就不踏实……”
谢铁匠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后怕:“逃荒的半路上,她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就偷偷吃了那观音土……差点,差点就没了啊!肚子胀得像鼓,疼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峰哥儿给她灌了酸汤,拼了命地给她催吐,把我娘从鬼门关拉回来……”
谢铁匠说到这抬手用力抹了把脸:“这份恩情,我王铁头记一辈子!”
“我娘那时候,躺在我怀里,气若游丝,眼里都没了光,她以为……以为日子就那样了,再也不会好了呢……”
“谁能想到,咱们后来来了这桃源村!”
“我又能抡起锤子打铁了!叮叮当当的,我娘就乐意听着那打铁声,之前在后山的老窑区打铁,她总会悄悄的躲在灌木丛里听我打铁,如今好咧,以后我就在家门口打铁,她只要听到我打铁的声音,脸上的笑模样就回来了!广福叔,你不懂,我爷爷是打铁匠,我爹也是打铁匠,这手艺传到我这代,不能断啊!可惜他们……他们走得太早了,没能过上如今这样的好日子……”
他的语气充满了遗憾,随即又转为一种温柔的期盼:“我娘以前总念叨,说这辈子最大的念想,就是能看到我和双双有了娃,她就是立刻闭眼,也瞑目了。”
谢广福和姚大没说话,只静静听着谢铁匠吐露心声。
谢铁匠环顾着这崭新、结实的青砖房,看着前院那功能齐全的铁匠铺,脸上露出了近乎虔诚的幸福笑容,他挠挠头,带着点汉子特有的羞涩,却又无比郑重地说:
“现在,新房建起来了,还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青砖大瓦房!我这铁匠铺也要开张了,日子有奔头了!我就想着……想着是时候了,可以和双双要个娃娃了!”
他仰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仿佛在向老天爷许愿,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老天爷要是能赐给我王铁头一个娃娃,不论男女……那我王铁头,就是咱桃源村顶顶幸福、顶顶知足的汉子了!”
这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说得情真意切,不仅是谢广福听得动容,眼眶发热,连旁边一向爽朗的姚大也收敛了笑容,用力拍了拍谢铁匠的肩膀,声音洪亮却带着真挚的祝福:
“铁头!好兄弟!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这娃娃,肯定能有!到时候,你这新房子、新铺子,再加上娃娃的哭闹声,那才叫一个圆满!咱们全村都替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