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96小说网】 996xiaoshuo.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6章桃源施工队成立(第1/2页)
施工队承接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淮月楼的建造工程。
这座融合新中式设计理念的客栈,不仅是施工队的“首秀”,更是检验这支新生队伍实力的试金石。
对于淮月楼,谢广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光是建造图纸就前后修改了三四版,每一处细节都与东家沈砚反复确认,力求尽善尽美。
此前第一次建造砖厂的十口馒头窑耗时一个月,而这次扩建的十五口窑,仅用了二十天便顺利完工,效率之高,连谢广福都颇感意外。
砖厂的提前竣工,也释放了桃源村大部分的壮劳力,谢广福决定给新成立的施工队放两天农忙假,让大家回家打理田地,之后再前往淮月楼工地报到。
眼下,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细翻田地,再划出一片浅水田作为秧苗的培育田,下个月,等水渠全面放水,田里灌上水后,便可以开始插秧了。
在理事会上,他们还讨论了祠堂、村委楼和学堂的建造事宜。
现在桃源村的所有工程的建造与设计都是由谢广福把控,谢里正等人只需要配合施工就行,他们也压根不会去质疑这为什么多一间房,那空出来的地方是做什么用的。
理事会成员对谢广福的信任已经达到了一个奉神的高度,这也让谢广福少费了许多口舌去解释其中的缘由。
砖厂完工后腾出的劳动力,大多被调往这三个工地帮忙,预计后续施工进度将大幅加快。
随着天气回暖,木炭石灰厂的建设就越发显得没那么着急了,谢广福决定等清明节过后,村里闲置人手增多再动工,因此该项目暂且延后安排。
村里那个废弃果园也到了要嫁接的果树枝条的时候了,需要嫁接的新品种的果树枝条也通过奇珍坊这个渠道买回了村。
具体的嫁接教学就交给了李月兰,其他事宜则由谢长河安排。
谢长河打算组织村里的婶子娘们一起上山去嫁接新的果树枝,这样不仅村里的女人们也能给家里挣工钱和积分,等到明年参与了果树嫁接的人还能优先尝个鲜,吃上现代嫁接品种的优质果子,到了后年大家伙就都可以大批量吃上果园的果子。
因为这事,李月兰最近不仅拉着谢秋芝上网课学习嫁接技术,还拉着万宝娘和王双双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做嫁接实验,三人要先一步学会正确嫁接果树枝,才能更好的教村里的婶子娘们嫁接,有了技术加持,果树枝的嫁接成功率才会高一些。
也因为是废弃果园改良嫁接,果园里的老果树必须“同科同属”才能能互相进项嫁接,桃接桃、梨接梨,苹果接海棠。
跨品种嫁接是绝对不行的,就好比苹果不能接山楂,接过去也是活不成的。
这些细节问题,李月兰先一步在空间里自学之后,再手把手的和万宝娘、王双双两人动手实践,有时候谢秋芝也会拉着张图图过来学习观摩。
值得一提的是,谢文研究的“斗槽式连锁双驱水车”图纸已全部解析完成,并编撰成一本通俗易懂的书籍。
这本书现已经交到张林木父子手中,让他们在闲暇时研究水车的各个零部件,把能做的先做出来。
等所有的零部件都做完之后,再进行组装,估计过不久清川河上就要建起第一架三用水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6章桃源施工队成立(第2/2页)
另一边,桃溪村的鱼塘按计划投放了四成草鱼苗,其余则混养了白鲢、花鲢、鲤鱼和鲫鱼等品种。
四个鱼塘总计投放鱼苗超过四千尾。
理事会上,赵老七再次愁容满面地提出:这么多鱼,水草恐怕不够吃。
谢广福给出了建议:桃源村有一片废弃的军器监牧草场,长满了野生的黑麦草和苏丹草,非常适合用于喂养草鱼,允许桃溪村现割现用,但需支付一定费用。
赵老七一听就蔫了:“这……怎么连杂草也要收钱啊?”
谢广福解释道:这片原属军器监的牧场虽然已经荒废,但底子仍是军马场牧场,地上生长的黑麦草、苏丹草、象草和苜蓿都属于优质牧草,割来养鱼完全没问题。
而且价格非常低廉,三百斤鲜草仅收一百文,几乎等于白送。
赵老七一听这个价格,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这么一算,确实跟白送差不多。
不过谢广福还给桃溪村立了个规矩,去牧场割草的人必须要分片轮割,留茬不能低于三指,让草能继续生长。
赵老七拍着胸脯保证:“广福贤侄,你放心,我派最细心的后生去割,保证不糟蹋你们村的宝贝草场!”
而谢广福想的却是,要想将这片“杂草丛生、已经撂荒”的牧场恢复成“能养畜、产草、赚钱”的良性地,就必须先让土地恢复“能长好草”的状态,再引入牛羊马匹。
顺序一旦颠倒,牧场很容易陷入“越养越荒”的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直接建议谢里正购买牛羊马在荒草地上放养,牧场必须先安排人清除杂草,把地养好,再引入牲畜,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然而,六千亩的废弃牧场不是小工程,他们前期允许桃溪村有偿割草,而非免费提供,也是出于“斗米恩,升米仇”的顾虑,免费得来的东西容易被视作理所当然,一旦日后收费,反而容易引发怨言。
也因为六千亩的除草整地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这件事就一直被谢广福搁置不提。
但牧场的启用也要提前做一做准备工作了,最迟也要在八月前确定好方案,争取在九、十月完成牧场的初步杂草清理工作。
与此同时,桃源村的荷塘也已经完成田埂的修缮,正在引水入塘,等天气再暖和一些,水温适宜后就可以种植藕苗了。
村民们在浅滩开垦的菜地也已迎来收获,如今,桃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再也不用上山挖苦涩的野菜了。
不少桃溪村村民摘了蔬菜都会特意送到谢广福家,感谢他当初愿意出借种子。
李月兰每次收到这份“心意”,既感动又有些为难,自家菜园的菜已经吃不完,到了要挂小黄车售卖的地步了。
但别人大老远步行半个小时送来的菜,也不好推辞。
结果就是,她抖音小黄车里时不时会随机上架一些农家蔬菜。
清川河畔那片广阔的缓坡果园,也将在农忙之后启动改造。
由于面积较大,谢广福计划分区块推进,由近及远,逐步安排桃溪村村民实施“坡改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