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96小说网】 996xiaoshuo.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82章生育的两个极端(第1/2页)
就在这时,沈屹和方如也从不远处走来,方如同样双手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显然也是拴到了娃娃。
沈屹对着沈砚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这边也结束了。
于是,两家人连同微服的帝后,便顺着下山的人流,一起往山脚下走去。
下山的路果然比上山轻松许多,加之王双双和方如捧着“娃娃”不能停留和回头,一行人脚步不停,只花了约莫半个时辰,便顺利抵达了山脚的马车场。
李月兰小心翼翼地扶着双手不得空的王双双先上了马车,谢秋芝也紧随其后,钻进了车厢。
而那五位眼巴巴的皇表弟,则被沈砚“请”上了另外一辆看起来确实宽敞不少的青篷马车。
沈砚站在车旁,看着谢家马车的帘子放下,谢秋芝自始至终都没有再看他一眼,只是在帘子落下前,朝着沈萱几人挥手。
他知道,自己今天按耐不住的某些举动,怕是又把她给惹毛了。
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只盼着明年,待时机成熟,他在那月光娘娘神像前许下的愿望,能够顺利实现。
帝后和沈家众人也各自登上了奢华却低调的马车。
很快,谢家的马车朝着桃源村的方向驶去,而沈家的马车,则朝着京城的方向行进。
两队人马在青云山脚下分道扬镳。
马车里,王双双依旧紧张地护着怀里的竹篮,李月兰翻看着今日谢秋芝在庙会上面买的东西,谢广福则专心赶着车。
而另一辆马车上,李大宸等人还在小声抱怨着沈砚的“专横”和他竟喜欢谢秋芝的八卦,同时对没能看到泥娃娃的耿耿于怀。
至于偷听到了惊天秘密、此刻正躲在青云山牌坊厚重石柱后面的谢明月,那双精心描画过的眉眼,如同最精准的探照灯,一瞬不瞬地追随着沈家众人以及那对气度非凡的帝后车辇,直到他们的马车消失在车道上。
她心中波涛汹涌,既有窥见天机的狂喜,也有势在必得的决绝。
果然是天家气度,龙章凤姿,与那些云槐县的所谓“富家子弟”简直是云泥之别!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并蒂莲帕子。
这一次,她谢明月必定要好好谋划,绝不能再失手了!
那么,该从谁身上下手呢?
她的脑海中掠过五位皇子的脸。
最后,她的颅内目光锁定在了李三煜身上。
李三煜……
谢明月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弧度。
他好像最是合适。
先不说他之前就曾在她家门口用那种轻浮的眼神打量过她,还出言调戏,虽然当时让她又气又羞,但现在看来,这恰恰证明他性好美色,容易被女色所动。
二十岁的年纪,正是血气方刚、对男女之事最热烈的时候。况且他模样也生得清俊,在一众皇子里算是出挑的。
最重要的是——他“好下手”!
他不是拜了谢铁匠做学徒么?每日里都会去谢铁匠的工坊好几个时辰,这作息时间可是固定得很!而且,那个最精明、眼神最毒、仿佛能看透人心的谢锋,如今也不在村里!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对,就是李三煜了!
谢明月觉得自己瞬间又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她完全可以趁着李三煜在铁匠铺的时候,制造各种“偶遇”——送个水啦,“不小心”掉个帕子啦,或者以修葺铁器为由,多去铁匠铺里转转……只要机会创造得多,不怕这好色的三皇子不上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2章生育的两个极端(第2/2页)
想到这儿,她又不禁对比起之前云槐县媒婆给她介绍的那些对象,心里一阵腻烦。
不是年纪大得能当她爹的小商户,就是想纳她为妾的土财主,竟还有一个四十多岁、死了原配的老童生,也敢托媒人来说想娶她回去做续弦!
真是不知所谓!
那人的儿子都比自己还大几岁!想到这些,谢明月就来气。
她是不想给人做妾,想堂堂正正做正妻,可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歪瓜裂枣都要嫁的呀!
即便是在乡下,黄花闺女给别人做妾,做续弦都不是什么美谈,反而会成为三姑六婆们的笑谈。
她愤愤地想,我的目标,从来都是那人上人!
如今真龙就在眼前,我岂能放过!
且不说谢明月如何在心中百转千回、精密筹划她的“猎凰”大计。
另一边,谢家的马车在暮色四合中,终于回到了宁静的桃源村。
马车先将王双双送回了家,到了门口,王双双依旧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那个盖着红布的竹篮,在一脸憨厚笑容的谢铁匠的护送下,低着头,一步步走进了屋子,仿佛捧着什么绝世珍宝。
李月兰看着这一幕,坐回车内,轻轻叹了口气,对身边的谢秋芝低声道:
“你双双姨,今年二十五了,确实该要一个娃娃了。只盼着……前几年吃的苦,没把她的身子彻底熬坏吧。”
谢秋芝闻言,心里也有些沉重,问道:“娘,要是身子真的熬坏了,还能养回来吗?”
“当然也能养回来,只是要慢慢调理,急不得。”李月兰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无奈。
“现在他们家的日子好起来了,顿顿能吃饱,隔三差五也能见点荤腥,我私下里也跟她说过,让她别太省,平时多买些红枣、桂圆、鸡蛋和肉之类的补品,好好养着身子,希望能把亏损的元气和女人的精血补回来一些。”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种同为女子的唏嘘:“芝芝,你别看咱们村现在人多,热热闹闹的,其实大旱那三年,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不只是你双双姨,咱们桃源村里好些个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身子,其实都给熬坏了的。我平时跟她们在果园干活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咱们村很多妇人……现在都不来月事了。”
谢秋芝吃了一惊:“都不来了?”
“嗯,”李月兰点点头,语气也变得沉重。
“人太瘦,身体里没油水,营养跟不上,再加上常年累月的担惊受怕、过度劳累,这月事自然就停了。这月事就是女人身体的‘风向标’,它要是不来了,想怀上孩子,那真是难上加难。必须先把自己养胖一些,身上有了脂肪,气血足了,月事自然就会慢慢恢复。等月事规律了,再过上三五个月,身子骨真正养好了,那时候再要孩子,才算稳妥。不然啊,即便是侥幸怀上了,母体底子太薄,也十有八九保不住,那才是真正伤身又伤心。”
谢秋芝默默听着,中午在慈云观,她刚听了沈萱那番代表着高门大户观念的“四子二女”论,觉得那像是一种不近人情的生育指标。
此刻,又听李月兰说起桃源村这些普通妇人连最基本的生育能力都因苦难而丧失的困境,心中五味杂陈。
这实在是……两个极端都让她见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