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996小说网】 996xiaoshuo.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63章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27)(第1/2页)
颜炳强跟她说:“之前十月一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干的。出了咱们小区往西北走不是有块空地吗,临近十月一的时候,我和你姥姥在外面散步,看到好多在那儿画圈烧纸的。
我们当时也不懂,就站那儿听了一会,他们也是边烧边念叨,‘爸爸妈妈收钱了,到十月一了,我给您送衣服来了,您别舍不得花,不够了您托梦给我,我再给您烧’,他们都这么念叨。
我跟你姥姥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没去坟地烧,就在这儿烧呢。我们俩当时就去市场买了纸钱、衣服,也划了个圈烧了。
这儿比咱们老家高级,咱老家那边就是自己买两刀草纸,用铜钱在纸上砸出印子来,自制纸钱,烧了就得了。这儿的纸钱都跟真的一样,还有小衣服,做的也挺好。”
元初愣了一下,她根本就没想起来这回事。
事实上,不管是原主,还是她,都没去过坟地,没有去祭拜过颜怀玉。
姥姥姥爷觉得她年纪小,从不要求她做这些事情。
她知道清明和寒衣节,但是完全无法把这两个节和自己联系起来。要不是今天说到这儿了,她脑子里依旧没有这根弦。
元初说:“我现在也是个大人了,以后清明、中元和寒衣节,我都跟你们一起烧纸吧。”
杨凤兰摸了摸她的脑袋,“也好。我和你姥爷烧,你在旁边看着就行。”
孩子总要长大,要学会处理这些事情,以后等她和老颜不在了,初初要给怀玉烧纸的。至于她和老颜,那倒是无所谓了。
其实元初心里有一个小小的想法,或许,她可以把颜家人的坟都迁到京城来。
说到底,颜炳强和杨凤兰祭拜的就只有三个人而已,迁三个坟有什么难的?
在京城的公墓买三块墓地就行了。具体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殡葬公司的人来做。
以后姥姥姥爷去世了,也跟他们埋在一起,方便子孙后代祭拜。
颜炳强说:“大过年的,不说这个了,咱还是看点相声小品乐呵乐呵吧。”
元初给家里买了一台很大的彩电,现在是颜炳强和杨凤兰的心头好,俩人在家的时候就开着它,换着台追同一个电视剧,一集能看好几遍。
大年初一,一家人去逛庙会,主要是感受过年气氛,吃点小吃,买点小玩意。接下来几天,再看看电影,逛逛商场,其他时间就在家里待着。元初还亲自下厨做了几顿饭,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存技能。
她还跟颜炳强和杨凤兰说:“你们要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一定要跟我说。其实吧,你们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跟着孙女来京城的老年人,不要觉得自己是来投靠我的。不是那么回事。你们就当自己是来闯荡京城的。
全国那么多人,都想往京城跑,都想来这儿定居。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其中的一员。就像我,我在京大上学,毕业以后就是要留京的,我的户口也会落在这儿,我会变成一个新京城人。我肯定要努力融入这个城市,把自己变成京城的一份子。
你们也是一样。虽然你们出来闯荡的时候年级略大了一点,但是没关系的,你们就是新京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3章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27)(第2/2页)
这个城市真正土生土长的人只是一部分。很多都是建国后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他们都变成了京城人。你们也一样。
你们可以跟公园里的老人一起练太极拳,一起练八段锦,唱唱歌跳跳舞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多交朋友。”
杨凤兰笑道:“我和你姥爷确实也在经历这个思想转变。我们俩过了年打算加入一个老年乐团。你姥爷会拉二胡,拉的还挺好的,我呢,会吹口琴,我们俩都报名试试。”
“哎呀!你们都没跟我说过这个,那我带你们去乐器行买二胡和口琴。”
“还不确定人家收不收我们呢!”
“没有关系呀。就算不收,自己没事练着玩嘛,总会有伯乐来欣赏你们的。这些我都不会,等乐器买回来,你们教我吧。”
颜炳强说:“现在的年轻人哪还有学这个的,不是都学钢琴和小提琴吗?”
“各有各的好。我先跟你们学学。”
***
过了正月初七,商业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元初带着姥姥姥爷去了一家很有名的乐器行,各种乐器齐全。
有元初的银行卡余额兜着,颜炳强和杨凤兰进了店以后就大大方方地看,还问老板,“我们业余选手平时用哪种合适?”
老板摸了摸下巴,问他们:“有…多业余?”
颜炳强说:“很久很久以前,我在人民公社组织的演出团里拉二胡,我老伴吹口琴,我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这也都三十多年没练过了。”
老板抿了抿嘴巴,这似乎有点太业余了,他都不好意思卖,“最近一次也没练过吗?”
“没有。”
“我这儿有试用的,要不你们先练一下试试?”
要是水平实在太差,或者早就忘了该怎么拉、怎么吹了,那就别买了吧!
颜炳强说:“行,试试。”
老板就给他们拿试用二胡和试用口琴,还跟杨凤兰说:“这个口琴是干净的,每位客人试用过之后,我们都会清洗和消毒,您放心试。”
“哎!谢谢老板。”
“您别客气。”
颜炳强和杨凤兰拿着乐器找感觉。
元初闲着没事跟老板闲聊,“您这儿搞乐器培训吗?”
“我不搞,但我认识一些搞培训的机构。您要是有需要的话,我推荐给您。但是去不去您自己决定。我认识的这些价格比较高一点,有点离谱,基本上都是一对一教学。
您家老爷子和老太太要是学的话,上一些大课就行,那个比较划算。咱这个年纪也不考级、不参加比赛了,就图个乐,没必要上小课。”
“谢谢,您把您熟悉的机构推荐给我,我考虑一下。主要看我姥姥姥爷的需求,我这儿多收集一些资源让他们选。”
“可以。”
老板拿出手机,跟元初说了几个号码,并介绍了每个号码的主人是干什么的,擅长做什么,教学风格怎么样,末了,又跟他说:“这些都是他们自己说的。我只是转述。具体怎么样,还得你自己去体验。”
“明白。”